服务热线: 欢迎访问河北省创新教育学会学生发展指导分会官方网站!
教育论坛

​任丽红:中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策略与案例

发布时间:2024-11-07 14:34:26

中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策略与案例

任丽红

邢台市第八中学

2022版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》中,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,即文化自信、语言运用、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。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德育渗透,旨在通过语文教学活动,不仅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,还着重培养其道德品质、人文素养和关键能力,可以实施以下策略,案例如下:

一、教书育人,创造教育契机 一个早读后,尚悦超跟着我走出教室,对我说:“老师,问您一个问题。鸟为什么会长翅膀?我想要感性的回答。”他又笑眯眯地强调:“是感性的回答,而不是理性的答案啊。”我稍一沉吟,他又说:“您可以想一想,不用立刻回答我。”我说:“好吧。”这个课间只有5分钟,的确不好回答。感性的答案,怎能是纯粹的大自然优胜劣汰的进化。上午正好我去医院检查身体,坐在医院长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叫号,眼前忽然闪过课间的那一幕,于是我写了一首现代诗。中午我把写给尚悦超的“感性答案”打印出来。预备铃响后,我走到悦超桌前,递给他。他阅读后,害羞地笑着说:“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,和我原来从书上读来的答案不一样。”我笑着问:“书上的答案是什么?”“有两种。一种说鸟想要去天空看看,一种说鸟有自己的理想。”“那你认为任老师的答案可以吗?”他轻声说:“我觉得很好。”我看着小家伙儿害羞地用课本挡住脸的样子,便知道我的答案已入了他的心。思考片刻,我问他:“你介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?”他说:“不介意。”

我将文字投屏,后记的最后一句是:“匆匆成文,不知我的感性答案悦超会不会满意。”当读到“我终于可以飞向另一座岛,快乐地用翅膀命名长满了羽毛的脚。我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去蓝天外,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去日月的家里聊聊。我给自己起了一个新的名字,我——叫——鸟。我自豪,我是一只尚悦超的鸟,请叫我——有翅膀的鸟!”学生竟然异口同声笑着地问:“尚——悦——超,这个答案你满意吗?”尚悦超只是用书捂着脸咯咯咯咯地笑,同学们也笑。有一个学生说:“他被老师腻迷糊啦。”有的学生说:“我也想被老师腻迷糊。”

我笑着问:“一个人要想实现理想需要怎样做?大家能读明白吗?”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:不怕困难,坚持,遇到不被理解时不放弃。我说:“所以,老师希望你们的理想之鸟都生出翅膀。这是我给予所有同学的感性答案。”教育是爱的浇灌,既要让学生看到美好,也要让他们明白追求美好的路上有的人只是想想,有的人会浅尝辄止;在追求美好的路上,会遇到支持,也会遇到误解。他们是我要守护的苗,我会利用好每一个助他们成长的契机。

image.png

二、传统文化熏陶,增强文化自信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课文中,体现着传统文化,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。我的学生习惯了上课提出疑问。在讲《兰亭集序》时,有一个学生说他查到“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”中是公元353年,这是王羲之创作《兰亭序》的那一年。他想了解是怎么算出来的。我首先表扬了他的求知精神和对国学知识热爱,并告诉大家,我也不会,但我会学习并告诉他们。通过几天的学习,我勉强知道了353年计算得出癸丑年的方法。我又简单了解了正月建寅是沿用了夏历而排除了商历,一天的十二个时辰,以及它们对应的五行属性和24节气。学生一边做笔记,一边感叹先人的高超智慧。他们说忽然觉得日历上标注的“甲辰年”好亲切。他们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自豪,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的兴趣更浓了,更加热爱学习了。李俊衡是体育特长生,认为自己能考90分就很好了,高考后,他特意告诉我考了106分。

三、开阔视野,思考生命的价值 “大语文教育”思想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同时,重视对学生质询研讨、创新思维的培养。叶圣陶先生说“课文无非是例子”;魏书生先生说课本不应该称为教材而应成为学材,这些都是在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重视学生学到了什么。因此,我积极探索教学方法,让学生课堂上有收获。《念奴娇 赤壁怀古》是北宋苏轼写的一首名作,备受时人和后世推崇,选入了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的第三单元。学生在小学和初中也学习过一些苏轼的诗词,对于苏轼并不陌生。知人论世,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。于是我广泛阅读,搜集整理了苏轼的一些资料,包括学生在小学学过的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》《题西林壁》、初中学过的《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》《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》《记承天寺夜游》,以及高中将要学习的作品按他的人生经历先后共计15首诗词、2篇散文。苏轼1037年出生,从1056年苏轼父子三人进京应试,到三年后回归朝廷、因王安石变法自请外调杭州任职,1074年到密州,之后去湖州,1079年到黄州,1084年去汝州,1085年二回朝廷,之后二到杭州,1091年三回朝廷,1093年10月前往定州,1094年6月,57岁的苏轼前往惠州,62岁那年前往儋州,1100年被朝廷调回,1101年在常州病逝于归途中,这些作品插入他的经历中,苏轼的人物形象就变得立体起来。学生从苏轼的宦海沉浮中思考生命的价值、生命的魅力,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坚强、正直、爱国、忧民的优秀品质,主动学习提升个人能力。

总之,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德育渗透,需要教师牢记“教书育人”使命,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熏陶、启发、引导和教育,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,为祖国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。